张玉祥
男,汉族,民盟盟员,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授,油画专业硕士生导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,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主要成就:
2016年,独立编著《设计色彩》(已出版全国发行),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
2016年,《日暮鄕闗》唐山藉杰出美术家艺术大展暨大展作品集
2013年,由教育部聘为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,评审3部国家级精品课程(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类课程)
2012年,由教育部特聘为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
2008年,《秋风轻轻》参展第三届中国美术院校师生油画作品展
2004年,全国发行的《色彩构成》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
1992年太平洋艺术拍卖公司、荣宝斋艺术拍卖公司等公司的拍卖活动油画作品被美国使馆、墨西哥、津巴布韦、南斯拉夫等国家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和武官收藏
部分作品:
2016年12月7日,按照之前与张教授约定的时间,记者团的小伙伴们怀着欢喜雀跃的心情来到张玉祥教授的住处。尽管夜晚已深,张玉祥教授却还在办公。桌子旁边有一副完成了的创作,创作工具还未来得及收拾。通过与张教授短暂的接触,小记者们开始了今晚的采访。
●关于教材与教学
张教授,您从事油画创作和教学多少年了?
张教授:我从事油画创作以大学本科起接近40年了。单就高校艺术教学也将近20年了。
在这条道路上很多人开始了却没能坚持下来,是什么信念让您坚持下来呢?
张教授:可能最初是兴趣爱好吧。觉得自己喜欢就做了,做的时间长了就融入了生活的一部分,进而融入骨血。如果哪一天不让我画画了,我会抑郁的,会迷茫。
在北艺与北服交流过程中,学生之间可能有些差异,您认为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呢?
张教授:在生活习惯、气候上,同学们到北京后可能开始会不适应,这个只能靠同学们自己尽快适应,调节了。开阔自己的眼界很重要。这也是到北京两年学习的深意。
通过上午您对我们服装系的老师培训,教授觉得我们北艺服装系的老师怎么样?
张教授:很好!老师们很用心,很认真!我们有了很多机会互相交流。我在讲评学生作业时,老师们也很积极提一些问题,问的问题我都认真解答。
那您对我们北艺的学生又有怎样的感受呢?
张教授:还记得我第一年来北艺的时候,学院刚刚升本。学生很踏实,直到第三学年学生到北京学习。北京校区管理老师反馈都很不错,他们有一种北艺首届本科生的使命感,有秩序,很努力!
您编著《设计色彩》书被纳入十二五规划教材,那么你和你的团队在编著这本书的过程中,会有团队间的摩擦么?又是如何解决的呢?
张教授:任何一个团队里,都会有些摩擦。我们也是有的。我们之间会通过频繁的交流,听取责任主编的意见,也坚持自己教材里有自己教学特色的部分。编著教材是严谨,艰巨,繁杂的工作,要去跟团队交流争论,要考虑很多东西,编著教材是严谨,艰巨,繁杂的工作,和主编会有交流和争论。要反复斟酌反复修改。比如:新教材整体的风格,知识点的有机衔接等等。因为这本书是色彩教材,我们对色彩印刷技术的要求很高,选取了好的出版社和印刷厂。
●关于创作
知道您经常下乡采风,其中有什么特殊经历呢?
张教授:那可太多了。比如在甘南藏族一个叫做安桥泥玛隆的山庄,住在老藏的土屋里,男女主人分别睡在我的左右两边,我睡在正中间。盖在身上的厚厚的羊皮大袄腥膻而暖和!深夜,外面大风呼啸,冰雹声、狼嚎和藏獒的狂吠声夹杂在一起。吃晚饭时那手提收录机里放着锅庄舞的音乐,音乐时快时慢,灯光时明时暗,很刺激!那情景至今难忘!
看过您的画,觉得多是朴素自然的风格,不知道是否与您的生活经历有关呢?
张教授:会和我的性格、生活环境、人生经历有关的。我是一个南北方都生活过的人,在云南和北京生活的经历都对我的绘画有一定的影响。尽管在很多年有过别的风格的尝试和探索,但终究回归了自己的本质,还是坚持着朴素的风格。
在绘画的过程中您认为临摹和创作哪个更重要?
张教授:应该有意识有指向性的临摹,不能盲目。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喜欢某个大师,临摹他的代表作品。把学到体会到的东西进行创作,最终还是要进行持久的创作!临摹只是手段,是阶段性的学习,需要消化吸收,逐步变成自己的东西。
我们这些学生,经常因缺乏灵感而苦恼。那么在您创作作品时会怎样去寻找灵感?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?
张教授:其实灵感可能会在一些生活小事里而被触发。像一些音乐家可能会在看电影时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。主要还是要有敏锐的触觉。给同学们的建议呢,多出去走走,有些灵感就快速记录下来。多去图书馆看看书,只是海洋里也有很多灵感的。
●关于学习
作为一名没有绘画基础的服工学生,色彩的敏锐度不高,您认为这个影响我们以后学习设计服装吗?
张教授:所有的事都是由不会到会的,由生疏到熟练的。没有绘画基础就要更加刻苦的去弥补,积极向身边比你好的人学习、向老师请教,向大师学习。利用课余时间去看书,多学多问多练。
像我们这些设计学院的学生,经常在设计创作过程中遇到瓶颈而灰心丧气,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呢?
张教授:坚持,也许多一分坚持就多一分胜利。学每一样东西都有它有用的地方。个人努力和老师的引导,身边环境形成良性竞争。
●关于北艺
教授能给即将前往北京的学生提些建议吗?
张教授:带厚衣服吧,尽量早些适应北京的生活习惯。北京的文化艺术资源很丰富!可以多出去听歌剧,看电影看展览,看看798。多学多思。
采访最后教授对北艺学子的发展有什么话想说的呢?
张教授:北艺的未来就靠你们了。高校的教师教学只是汲取知识的一部分,更重要的是靠自己。不断积累知识,像海绵一样。多去图书馆,多跟老师交流接近,少看手机或者只看手机里有用的东西(尽管很难做到)。
对北艺的话,北艺很年轻,有很多发展的空间,成长的速度也很快,要相信北艺会蒸蒸日上。但成长的路上必然会有很多困难,我们来也是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,帮助北艺。北艺与北服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。
采访的最后,张教授热情的与记者团拍照留念
采访后记:
要坚持自己喜爱的工作,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。
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天才,只有努力刻苦才能成功,所有的艺术灵感都来源于生活,练就一双火眼金睛,生活处处有灵感。
要学会沟通,和团队进行交流学习,促进我们成长。
采访:杨玲、吴泳蔓、付建勋
文字:杨玲
编辑:杨玲、刘大森
摄影:付建勋
校对:杨玲、陆佳美
综合编辑:北海艺术设计学院(转载须注明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